《长津湖》观后感

时间:2024-09-29 09:58:36
《长津湖》观后感13篇

《长津湖》观后感13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津湖》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津湖》观后感1

国庆节假期,我们一家人一起去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主人公伍千里带着他的弟弟——新兵伍万里上战场前线与美军战斗的故事。战场上的情景很惨烈,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

看完电影回到家,妈妈将一个土豆在热水中煮熟,把它放进了冰箱的下层冻了起来。冻好后又把它给了我,让我尝尝,我咬了一口,根本就咬不动,像石头一样硬邦邦的。我一脸疑问地问妈妈这是干什么,妈妈说:“你想想,志愿军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只吃这种土豆,却没人喊苦,还打了胜仗。你也要像他们一样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说完妈妈又给我们讲解了长津湖这个真实故事: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

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听到这里,我想到了电影上那副画面,那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一个美军侦察兵发现一队中国军人,赶忙去查看却发现是一尊尊蓄势待发的冰人。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被冻上了一层霜,脸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其中有一位军人趴在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眼紧闭着,另一只眼死死地盯着枪口,似乎只要一个不注意,子弹马上就会飞出去。还有一位军人也趴在石头,手里拿着对讲机,一副随时奉命带军队冲出去的样子。美军队长看到了,郑重地给这群冰人敬了一个军礼,他说:“面对这样的敌人,我们是打不赢的。”这群冰人是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心都被揪了起来,零下几十度,那么冷的天,这是怎样的一种意志呀?拥有这种钢铁意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怎能不胜利呢?和他们相比,我真是渺小的不能再渺小了。以后,无论怎样的困难,我都要克服。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时代中,我们应该感谢那些革命战士们,是他们奉献出了生命才换来了现在的和平,才让我们拥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可以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建设我们的祖国,不辜负革命前辈的期望。

《长津湖》观后感2

这个国庆假期,我并没有天南地北的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是选择赴一场“长津湖”之约,感受71年前,中国志愿军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那场光荣之战的胜利。

观影前,我自行科普了一下“长津湖”之战的历史背景及长津湖的地理位置,可无论怎样科普,脑中浮现的画面感都稍显苍白,可当电影开场后,当我自身其中,才觉得无论是连长伍千里、指导员梅生、炮兵排长“雷公”、甚至是第677名新兵伍万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生动鲜活的,我们这些“最可爱的人”,无论你用何种“高大上”的词句来形容他们都不为过,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中国志愿军的尊严,他们用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牺牲奉献展示了什么才是中国 军人无法战胜的钢铁意志。

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当伍氏兄弟踏上开往战场火车的那一瞬间开始,每个老兵都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那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一场中国 军人血肉之躯和美帝国主义“钢铁之躯”的直接对抗,“老兵们”会感到疼痛,会感到饥饿,也会感到寒冷,但是“老兵们”绝对不会有人因此而退缩,更不会害怕。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这场仗,我们今天不打,我们下一代就要打,我们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71年前长津湖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严寒,能感受到战士们身上棉衣的单薄和手中冻成冰坨的土豆,在那一片片漫山遍野的白雪覆盖下,我们的战士,不仅仅是要和美军战斗,更是要在-40°的温度下和老天爷较量。当影片中我们小战士手中的冻土豆和美军感恩节的火鸡大餐相遇,我承认,我的眼泪很自然的就掉落了,是的,就是这些71年前我们这些最可爱的人,为了我们的后代不打仗,他们选择了在异国他乡为我们在冰天雪地里献出生命,他们选择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我们能有美好的未来,能在100年后感受到今天这份幸福安康。

长津湖,只是抗美援朝无数场战役中的一个缩影。而“伍千里”“雷公”等人也只是无数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缩影。所以不管是现实中的长津湖之战,还是艺术化的电影《长津湖》,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中国 军人的荣耀,正如电影中三营长谈子为说的那样“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没有冻不死的英雄,只有中国 军人的荣耀,只有保家卫国的军人”。

176分钟的电影《长津湖》结束了,有人曾在朋友圈发“这个电影没有彩蛋,可是走出电影 院后,看见外面灯火阑珊,高楼林立,热闹非凡,才知道原来置身这盛世,才是真正的彩蛋”,是的,如今这盛世华夏,已山河无恙,只盼如今这华夏盛世的万里阳光,能照亮英雄回家的路,让你我目之所及之处,皆是英雄所愿的和平安康。

如今,这盛世繁华正如你们所愿。

如今,这山河无恙正如你们所想。

《长津湖》观后感3

《长津湖》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第二年,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党中央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电影看完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帧帧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画面浮向在我眼前,让我再次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用他们的鲜血筑建的。

电影开始,跟随镜头来到伍千里的家乡,伍千里作为七连团长带领刚打完胜仗的战士回家探亲,在和父母见完面后,当晚收到紧急通知停止探亲,外出打仗,年迈的父母只能目送孩儿,希望他胜利归来。为了不要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跨过“鸭绿江”,伍千里带领一百多名战士奔赴朝鲜战场。由于美军飞机不停的在山间巡视,我们的军队火车被发现后不得不转移阵地,保护电台、背起装备徒步前行。在前进的过程中,中国士兵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忍饥挨饿,在严寒的冰雪天气中纹丝不动,随时观察美军的飞机,及时隐蔽,最终把电台送往前线阵营并抵达战场。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场景:一个是伍千里带领百名士兵徒步前进到达战场时,为了躲蔽美国的巡查飞机,他们在前后无草无树无山遮挡的情况下,躺在一堆石头上面,假装"尸休"躺在上面纹丝不动。美国人的两架飞机不停的在上方飞行巡视,由于没有发现敌人,他们为了一己之乐,便 ……此处隐藏7214个字……国御敌乃吾族之责也。影片不仅体现了对小家的爱,更有对大家的责任。坚持上前线的毛岸英,不顾反对毅然决定报国;早已退役的军人梅生,听到前线的情况,果断放弃和妻女相聚的幸福时光,骑自行车奔波归队;伍家三兄弟不顾年迈的父母,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正如影片中所说:“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他们心中怀的是对小家的关爱,更是对祖国的热爱。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影片中展现的是战士的勇猛,是军人的荣耀,更是作为一名军人的英雄气节。面对自身人数数倍的敌人,志愿军第七连依旧大获全胜;即使只剩下一个人,也决不向后退缩,绑上炸弹,以一当百,与敌人同归于尽;大家都在奔走逃跑,唯有雷团长毅然前行将战机标识弹送至敌营,自己被火烧死;无数烈士在冰天雪地中一动不动,唯恐暴露踪迹,最后被活生生地冻死在冰雪之中,就连美国将领也说:“面对这样一群敌人,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胜利。”“古有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今有志愿军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作为军人的崇高荣耀感和使命感让人肃然起敬。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影片启示我们要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奋勇抗争,捍卫民族尊严。20xx年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搭乘中国专机回到祖国,这不仅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国人记忆的鲜明提醒,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就是要让万千英烈以鲜血和生命熔铸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当下攻坚克难的精神坐标,为戮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点亮前行的灯塔。

或是流星划过夜空,或是昙花惊艳瞬间。作为过去的一刹那,抗美援朝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先烈们为祖国付出的生命代价永远不会蒙尘。世间万事无不伴随着时代巨轮的滚滚前行而变更,然而,有一样东西自古至今都为人们所捍卫坚守,这,便是英雄精神!

《长津湖》观后感12

那是在冰天雪地里的一次成功,在新中国成立七十二周年,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眼泪与激情共同冲上心头的电影——《长津湖》,它用176分钟的时间,让我看到了人民志愿军的英勇,让我看到了如今海清河晏的来之不易,也让我感受到了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在这样的热血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够迅速到来。

战争是残酷的,《长津湖》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为背景,用电影手法,艺术地讲述了志愿军7连官兵为了争取胜利,用青春和热血捍卫军人荣耀的感人故事。在此期间,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用奋勇慷慨,义愤填膺,不惧牺牲之态,打败了美军强大的装备,击败了美军要战无不胜的神话,在迫使侵略者退却最长的距离之后,在世纪50年代的那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志愿军却牺牲了两万多人,有的被寒冷所掩埋,有的被饥饿所害,他们是人子人女,是青年志士,他们是血肉之躯,却要用精神筑起城墙,拼杀这一场最为惨烈的战役。

“要将中国 军人击败,除非上帝披着盔甲上阵。”

激战、鏖战,在看不到光明的日子里,没有亲身体会很难以知道志愿军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不难想象到,当时他们在与22个国家一个台湾地区联军抗击的过程中,那种惨痛的代价,那种尸横遍野的场地如何令人心痛,那时美国五星上将曾经表示“谁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为此,这不是一部战争片,这是一部历史创作,《长津湖》电影真实的还原了当时敌我两方的物质情况,在零下20℃的天气里,我方志愿军官兵身上穿的,是薄的不能再薄的棉衣,我方志愿军他们吃的,是硬的不能再硬的土豆和深冬冰雪。他们冰冻的耳朵一碰就掉,他们在水门桥旁,在温度低至零下54摄氏度时,甚至产生了震天撼地的“冰雕连”。可对于食物富足,粮草充裕的美军来说,他们还在用过去的眼光看待我们,他们还在等着轻松回去,过一个更加温暖的圣诞节,他们想用军大衣、热火炉、营养丰富的食物去溃败我方军人的意志,用看似的优势,将中华人民的傲骨踩在脚底下。

然而,岂止中华民族的血性要融化坚冰,要冷冻烈焰,当美国王牌陆军第十军的败退后,那一次迫使美军经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在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在告诉全世界——“此中国非彼中国,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若任何侵略者想要打败中华民族,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着灼热的烈焰所伤。”

长津湖之战,是历史的悠悠回响,《长津湖》是如今在历史缅怀下,一部艺术化的剧作的展现。可无论是哪一个,都在这泱泱华夏的每一次成长中告诉我们,中国不败!外敌必退。

《长津湖》观后感13

近日,电影《长津湖》在全国热映,该片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在恶劣环境下奋勇杀敌,最终赢得伟大胜利的故事,“冰雕连最后的战斗姿态”“宋阿毛的一封遗书”“零下40摄氏度下啃下硬邦邦的土豆”等场景纷纷触到了我的泪点。作为青年党员干部应读懂“长津湖”背后的“英雄之火”,在为民办实事中接续新时代英雄火炬。

“冰雕连最后的战斗姿态”背后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必胜之火

在战争年代,任何一点小的动静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即使天寒地冻,零下40度,战士们也不敢跺脚或者走动,不能采取任何的取暖措施,他们在冻死的那一刻还紧握着步枪、机枪,面对坚守的山口,时刻等待着冲锋号的响起。“面对有如此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战胜他们。”美军军官感叹。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作为青年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们为了胜利、牺牲一切的情操。在为民办实事中,要不畏外部条件的重重阻碍,要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勇气,又要有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用“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为夺取新征程全面胜利烧一把“火”、添一把“柴”。

“宋阿毛的一封遗书”背后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仰之火

“我爱亲人,爱祖国,更爱我的荣誉——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你,哪怕是冻伤与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阵地!”这是“冰雕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口袋中发现的绝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无数志愿军战士,堵抢眼、炸碉堡、抗严寒,以血肉之躯,铸就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朝闻道,夕死可矣。”作为青年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守理想信念不动摇,做到跟党走、听党话,始终保持“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仰之火,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以为民办实事践行“对党忠诚”的誓言,用攻坚克难锤炼新担当,用实干担当展现新作为,用梦想信念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零下40摄氏度下啃下硬邦邦的土豆”背后是“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奋斗之火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美军圣诞节吃着美味佳肴,志愿军战士却在零下40摄氏度的雪地里啃着“硬邦邦”的土豆,战士们没有一丝抱怨,眼神里没有丝毫动摇,冲锋路上更是毫无迟疑。踏平坎坷成大道,穿越烟云谱华章。作为青年党员干部,跳出“小我”舒适圈,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要把啃“硬骨头”当作精神追求,在吃苦吃亏中主动接几个“烫手山芋”,在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中提高斗争本领,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到问题多、困难大、情况复杂的地方去,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在“暴风雨”中为民“遮风挡雨”。

《《长津湖》观后感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